如使用鋼筋搭接的建商就會標榜真材實料,不偷工減料,就會吐槽別間都是用續接器品質上有問題,若是使用續接器的建商就會標榜經超強扭力測試,就會吐槽別間都是用搭接的。
到底那一種做法對房子結構來說比較好呢?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?
其實用哪種都是正確的,問題在於拖工的過程中是否有缺失。
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二種方法
搭接--
搭接方法講究的都是人為,只要是人為就會因人而異產生無法預知的誤差,甚至錯誤。
人工施做搭接常常發生搭接位置錯誤、搭接長度不足、搭接重疊綁紮鬆脫。
有些因為鋼筋號數較粗,於重疊搭接產生幾乎占滿柱斷面空間,導致灌漿後產生中空斷層或蜂窩,造成柱結構的不足與損害,因而影響整個建築物的結構強度。

使用鋼筋續接器之效益--
1.建築結構體地下室施工時安全支撐下方柱筋搭接長度不足,以續接器克服之。
2.韌性結構設計,柱主筋若採用倍數搭接容易造成鋼筋排列太密,間隙不足,混凝土澆注困難,導致蜂巢現象;可以續接器克服之。
3.樑柱交界處鋼筋太密,接頭不易穿越,又須考慮內外箍筋綁紮困難等問題,又柱內主筋太密致使水電配管不易及混凝土澆注困難等問題,均可以使用鋼筋續接器而獲得改善。
4.SRC構造之使用愈來愈多,梁柱接頭處鋼筋與鋼骨續接亦常需借助續接器。
5.傳統搭接之續接方法,在連續壁施工中造成吊裝鋼筋籠困難,且連續壁正交樑預留筋容易斷裂,使用續接器可以克服。
6.鋼筋續接器之組接,其速度比鋼筋搭接綁紮快,全面使用續接器可有效節省時間及施工成本。
☛ 淺談鋼筋續接器---
國內較常用之鋼筋續接器有壓合續接器、螺紋式續接器、擴頭續接器、摩擦焊接續接器及最近研發之摩擦壓接續接器。
其不管是以上哪一種鋼筋續接,只要拖工不確實都會有問題,重要的是如何確實拖工呢?
在續接器使用上有明文規定,接合試體在試驗前不得預拉或矯直,而擴頭續接器必需預拉才能通過試驗,且加工時不可能每支鋼筋都做預拉,故試體無法現場取樣。
錨定頭之淨承壓面積不得少於鋼筋標稱剖面積之4倍。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中顯示
試驗中常發生脫牙及斷裂現象,其原因有續接器本身設計不良外,就是組接人員組接時未達到扭力值規範
而現場處於危險的工地,如何達到扭力值若是遇到超高需搭鷹架時就更無法達到挺力值了。
以下圖片是否能達到扭力值規範呢?已經上箍筋 如何做鎖緊的動作?

台灣工人薪資偏低,若每支都達到扭力值,那一天下來的收入很少,如何養家活口。
每個工地都有通過試驗及驗收,通常試體都是由製造商另外製作送往試驗單位
而每家續接器加工廠商每年花費在實試單位上的費用近百萬,試問誰是大客戶...
續接器本身是一種很好的產品,最終還是歸咎於在拖工製造上,
要如何去解決這些拖工問題,如何達到扭力值,是一門很大的學問